最近在看軍師聯盟,又見本文貼於PTT八卦版,內容稍微相關,故轉錄於此。
原文資訊:
作者 derekhsu (華麗的天下無雙)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晉朝的望族為何是王,謝,不是司馬家的卦?
時間 Sun Feb 4 21:14:31 2018
=====正文=====
東晉王權旁落,被重臣操控,有很多原因。
1. 世家掌權的政治格局
自從九品官人法開始實施之後,奠定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政治局面,漸漸的那些原本就是世家的家族實力越來越強大,司馬氏本身也是河內的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在北方以及江南的情況也很明顯,特別是當初孫氏統治的東吳,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世家的格局,東吳本身的政權就是奠基在孫氏與當地豪族的合作上面,江東陸氏,張氏,朱氏本身都有部隊,一但聯合起來,足以跟朝廷分庭抗禮。
晉朝消滅東吳以後,江東的世家並沒有消失,因為他們在戰爭中根本沒有站在吳國那邊,戰後,由於司馬氏對江東並沒有站穩腳步,對於江東士族幾乎完全接納,保留了他們的所有部隊與權力,只要他們願意宣示對司馬氏朝廷效忠,司馬炎一時間對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而北方司馬氏之所以能推翻曹氏的統治,主要也是依賴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其中以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太原王氏等四大家族為首,在司馬懿奪權的過程當中站出來挺了司馬氏。
2. 司馬氏無德而治
司馬懿世受國恩,最終卻代魏自立,本來基礎就不好。但如果歷經司馬炎之後兩三氏的統治後的權力重整,司馬氏是很有機會把世家大族的權力收回,問題是司馬炎本身作為開國之君,氣量是不足的,他一統天下之後,只想到了曹魏因為不信任宗室而亡而大封宗室,卻沒想過要削弱世家的權利,在八王之亂中世家冷眼旁觀,在北方殺得亂七八糟的時候,先前提過的北方四大家族,早就已經進行衣冠南渡,遷往江南。有點像是外省人當初逃難來台灣一樣。
但不同的地方是,這些北方望族並不是衣衫襤褸的逃來南方,而是帶著大量的財富以及私人部隊與物資,遷往南方,很快的他們就在還有很大開空間的江南建立了勢力,跟原本江南的氏族混合成為新的世家大族,在江南各地設立各種眷村....我是說僑郡,來安頓那些一起逃來南方的子弟。
相對,司馬家北方的八王之亂中實力傷亡殆盡,只有五馬渡江的少數司馬家子弟逃向江東,而當時西晉格局,已經離滅亡不遠,他們這五馬只能靠著忠於他們的世家勢力鞏固王權。
這五馬是琅琊王司馬睿,西陽王司馬羕,南頓王司馬宗,汝南王司馬祐,彭城王司馬雄等五人。
其中,最終登上皇位的人,就是琅琊王司馬睿,注意他的封國跟琅琊王氏一樣樣,因為帶著司馬睿去江東的人,就是琅琊王氏。
以上兩點,讓司馬氏不得不依賴世家的力量來維護王權,也因此王權不振。司馬氏也不是不想削減世家權力,可是一這樣幹,馬上就被世家打進建業,王敦之亂就是這樣發生。司馬氏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利用外鎮的力量來跟建業的氏族對抗,也因此外鎮部隊經常與朝廷的意見不一致的狀況,導致北伐經常不能協調,從揚州發動的北伐荊州不支援,反之亦然。
偶而外鎮力量跟朝廷氏族失衡時,又會發動外鎮的叛亂,像是祖約,蘇峻之亂,桓玄之亂等等,最終被劉裕消滅。
終東晉一朝,除消滅王敦的明帝司馬紹有稍稍掌握著一點實權,可以藉著王敦叛變的機會消減王家的世家勢力以外,所有皇帝幾乎都是世家或是重臣的魁儡。可惜明帝死得早,在他死後,即位的成帝只有5歲,政權被王導以及成帝的舅舅,也是氏族的庾亮所把持。自此之後,康帝早死,穆帝只有兩歲,之後的哀帝即位時,終於是20歲的成年人,但當時東晉的政權已經被桓溫掌握,他迷上了服丹藥,即為不到4年就死了,在位期間也無法聽政。
之所以一直都是幼年皇帝即位,無非是為了容易控制的緣故。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桓溫死後,晉孝武帝司馬曜即位,由於淝水之戰大勝,他自己又沒有有像其他人一樣早死,王權才稍稍被收回。
但不幸的事又來了,司馬曜的長子司馬德宗是個智障,他是比司馬衷還笨的智障,從小到大連話都不太會說,就連冬夏的區別都認不出來。司馬衷充其量是笨,司馬德宗根本是有智能障礙。
整個司馬王朝皇帝,不是小孩當政,就是早死,好不容易有一個比較有成就的皇帝出現,生下來的太子就是個白癡。
該說是報應嗎?
(本文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