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行程:鞍馬寺-由岐神社-ひろ文-貴船神社-一乗寺中谷-丸久小山園元庵-六角堂-冨美家-錦市場-新京極藥店
人家說,京都的夏天有如一個大火爐,那逃離這酷熱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有錢的話,夜晚的納涼床是個不錯的選擇;至於小資族呢,就是到附近的山上去避暑啦!所以今天的行程就是要去鞍馬寺跟貴船神社健行一下,享受一下夏天的涼爽。
走去京阪本線,要走過這條跨越鴨川的四条大橋。
鴨川納涼床。
昨天剛到京都時,整個下午大雨不斷,本來還擔心今天要是鞍馬貴船也下雨,那可不知如何是好了(因為我們決定要從鞍馬走到貴船,怕下雨山路難行啊~),幸好今早起來,天照大神賞臉,稍微有出點太陽又沒有很熱,最是適合爬山的天氣囉。
我們住的旅館Hotel Unizo在四条通上,所以規劃的路線就是
搭阪急京都線﹝烏丸站﹞→阪急京都線﹝河原町站﹞下車→走到京阪本線﹝祇園四条站﹞→搭到京阪本線﹝出町柳站﹞→在出出町柳站買﹝叡山電鐵一日券﹞→搭叡山電鐵到﹝鞍馬站﹞下車
看起來很複雜,其實也還好。而且這次很幸運,本來想說可以搭到一次叡山電鐵的展望號就好,沒想到剛好來回都是展望號呢!展望號有什麼特別?就是有面對大片窗戶的座椅,如果秋天的季節來,就可以邊坐車邊賞楓。至於夏天嘛,就是讓自己沉浸在綠色的森林裡啦!
一路上跟著「叡山電車」的指標,就可以到出町柳站囉。
叡山電車小車站。
這邊是往比叡山的,可別坐錯了。
往鞍馬的展望號列車。
叡山電鐵一日卷。
展望號內部。
搭乘展望號從出町柳站到鞍馬站約半個多小時。下車之後可以看到鞍馬站這裡掛滿了風鈴,因為七月有所謂的「悠然之風」鐵器風鈴展。除此之外,站內和站外還可以看到著名的「天狗」。天狗可大致分為大天狗、小天狗以及烏天狗,據說當年教導源義經武功的就是大天狗。所以這裡的小店也賣了很多跟天狗有關的飾品,喜歡天狗的人可要好好把握機會囉!
天狗與風鈴。
天狗與烏天狗。
鞍馬站。
一出鞍馬站就可以看到這個大天狗。
商店賣的天狗紀念品。
離鞍馬站不遠處,就可以看到「鞍馬寺」的寺碑及仁王門了。關於鞍馬山傳說是這樣的:唐代時鑑真大師帶了八個徒弟東渡到日本,最小的徒弟鑑禎上人有天晚上夢到北方有座靈山,一匹背上掛有寶鞍的白馬引領著他前去。不料到達靈山處的他卻遭遇鬼女的攻擊,就在那千鈞一髮的時刻,一棵形似毘沙門天的樹木剛好倒下來壓死了鬼女,救了鑑禎。隔天早上,鑑禎就依夢中所見,來到了山上,在此蓋了一座草庵祭祀毘沙門天,從此這裡就被稱為「鞍馬山」。此時是寶龜3年(西元772年)。
鞍馬寺。
鞍馬寺仁王門
鞍馬山案內地圖。建議拿個一張在路上看,這樣比較不會迷路。
觀音‧還淨水。
童形六体地蔵尊。
往普明殿的階梯,中間有台煞風景的工程車。
至於鞍馬寺立寺的傳說則是:恆武天皇將首都從長岡京遷移至平安京,延曆15年時,負責監造東寺的藤原伊勢人想要建造一座祭拜觀音菩薩的寺院。結果有天晚上他也做了一個夢,夢中他追著一匹白馬來到鞍馬山的草庵,裡面供奉著毘沙門天。夢醒後的他不以為意,因為他認為毘沙門天與觀音菩薩是不同的神明。但是當天晚上他又夢到一名童子,童子跟他說觀音菩薩與毘沙門天只是名字不同,其實本質是相同的。於是茅塞頓開的藤原就在鞍馬山上建了鞍馬寺,將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與毘沙門天一同奉祀。
也許是為了考驗對信仰的虔誠,鞍馬寺的本殿距離仁王門約有一公里的山路,中間還有個由岐神社。如果不想像我們一樣一路走上去,那麼也可以搭乘纜車「牛若丸」號直上鞍馬寺本堂附近,那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與體力。不過這樣就會錯過「由岐神社」和「九十九折」啦。所以兩條路線就看各位自己怎麼選擇了。
往由岐神社的路旁就會看到這「魔王之瀧」。
先簡單介紹一下由岐神社:原本由岐神社位於皇宮內,後來在天慶年間京都大小天災不斷,於是朱雀天皇就下令將神社遷移到北方坐鎮。遷宮時人們手持的蘆葦火炬沿著鴨川綿延近一公里遠,映得鴨川也是一片紅光,甚是壯觀,後來這就成為由岐神社火祭的起源。
而從仁王門實際走到由岐神社,不得不說這斜坡還真有一點點點陡,讓我暗地裡想說萬一這後面都這種坡度,大概得累慘了。不過還好沒有我想得這麼嚴重,只用力了一點點,就到達由岐神社了。由岐神社整個看起來古色古香,觀光客不多,所以隱在森林裡也相當靜謐。由岐神社除了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外,還有那三棵高聳入雲的大神木,看了不禁讓人深深吸了一口氣啊!
到由岐神社走的是這種碎石路。
由岐神社。鳥居後的荷拜殿是豐臣秀賴所建。
由岐神社的大杉,樹齡約800年。
茅之輪。各大神社在六月底的時候舉行「夏越大祓」時的必備之物。走法是以8字型繞著它走三遍。
由岐神社,這裡供奉「大己貴命」和「少彥名命」。
旁邊的三寶荒神社。
繪馬。我覺得從繪馬的數量就可以知道一間神社的興旺程度。
天狗鑄幣機?
由岐神社的御朱印。
在由岐神社消磨了半晌,接著就要開始挑戰「九十九折參道」,前往鞍馬寺本堂啦!如下圖所見,所謂的「九十九折參道」指的是從由岐神社到鞍馬寺本堂這段山路。這裡事實上並不是真的有九十九個彎,而是指「看似近其實還很遠」。這段話出自平安時代的著名女文學家清少納言,在她的著作《枕草子》卷八提到:『看似近其實遠之物是宮中的祭典,感情淡薄的親戚與兄弟姊妹,鞍馬山九十九折的山路,以及除夕到正月之間的距離。』
雙福苑。這裡供奉「玉杉大黑天」和「玉杉惠比壽尊」。
義経公供養塔。這裡是源義經幼時住過的東光坊遺跡。
這個是象徵鞍馬寺「尊天」信仰的雕塑。底部的大海象徵慈愛之心,光環代表光明,中間的山代表永恆的力量。
中門。
巽の弁財天社,祭祀掌管文藝、財寶的弁財天。
我覺得清少納言描述得真是貼切啊!這山道曲折彎繞,朱紅欄杆伴著層層疊疊的台階,四周蟬鳴蛙唧,好像轉個彎就到山頂了。其實則不然,真是「一段還有一段遠」哩!不過就因為如此,所以每個轉彎風景都不同,時不時回頭看一下,又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致。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雖然爬得汗如雨下,偶爾氣喘吁吁,不過現在想起來倒是很有趣的經驗呢!所以如果體力還行的人,真的推薦來走走看這段路,一定會令你印象深刻,覺得不虛此行。
快到本堂前的宮燈,由上往下看也有不同的感覺。
好不容易,經過九十九折的「試煉」,終於到了鞍馬寺本堂。鞍馬寺現在供奉的有之前提過的觀世音菩薩、毘沙門天,還有護法魔王尊。這三名神祇各代表「愛」、「光」與「力」,這三者合稱「尊天」,也就是代表宇宙間無盡的能量,而這些能量提供給我們生存的力量。若是在五月的滿月祭來到這,更可以感受到尊天的「魔力」喔!
本堂的手水舍。
鞍馬寺本堂。一路上看慣了朱紅的欄杆與宮燈,本堂倒是比較低調的磚紅色而不是艷麗的朱紅色。
本殿旁立的是阿吽之虎,與一般神社立的是狛犬不太一樣。這是因為牠們是毘沙門天的信使。
正對著本堂有個「翔雲臺」,據說是擁護受福之神降臨的地方。而這塊石頭是從本殿的後方出土,其下覆蓋著自平安時代以來的佛法經卷。
除此之外,鞍馬寺這裡,傳說也是京都充滿能量點的地方。那要在哪補充能量呢?答案就在本堂外的地面上。這裡有六角形的圖案,據說站在中間就是能量最強的地方了。我們的確看到有日本人就站在那六角形中間呢。
就是中間那六角形啦!這個白色的幾何圖形也被稱為「金剛床」。
在本堂外欣賞完風景,就趕緊去堂內看看吧!一踏進本堂,全身就沐浴在清涼、寧靜自在的氣氛裡,還有些民眾就直接坐在裡面休息,堂內的感覺讓心靈感受到十分的舒適。連我們的動作都自然而然地小心起來,免得破壞這份祥和平靜。慢慢地繞著神龕一圈,其實也很想坐下來休息一下 ,享受這份平靜,無奈時間有限,真是太可惜了。
鞍馬寺的御朱印。
基本上鞍馬寺的主要範圍就到這裡,從這裡離開再往前進就是前往貴船的山間小路了,就留待下篇再分享囉!
奧之參道~由此去。
這個白色隆起處據說是魔王降臨的地方。
您也許對其他文章有興趣:
【讀書心得】【2016-17】玻璃王座2-秘夜魔冠(Crown of Midnight)
【翻譯】【Nosleep】爸爸的錄音帶:它們不吃東西(Dad's Tapes: They Don't 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