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行程:羅馬→佛羅倫斯
◎本篇主題:梵諦岡博物館
本日住宿:Starhotels Tuscany Hotel
今天早上依舊是充滿藝術的行程:參觀梵諦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及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由於教會幾世紀以來的買賣與贊助,梵諦岡博物館目前可以說是藝術的大寶庫。而其中最令我期待的就是可以親臨西斯汀禮拜堂,好好欣賞米開朗基羅的曠世巨作-創世紀。
梵諦岡博物館的入口。今天是陰雨天。幸好今天要在市內參觀。
導覽機器也要拍一下....因為....
MIT的啦~~
門票:雅典學院的兩人。
當然在看到傑作之前,梵蒂岡博物館其他的珍貴收藏也是不能放過就是了。首先導遊帶我們到松果庭院(The Court of Pigna)。這個巨大的青銅松果之前曾是某個噴泉的一部分,後來被放置在這裡,底下仍然有個小噴泉。在這個中庭還有一個現代的裝置藝術─球中之球─放在這裡,供遊客觀賞。
松果中庭。
又綠又大的松果。松果在基督教代表生命、靈魂。(大腦內的松果體有人認為它是全知之眼)
上面有兩隻孔雀,底下則有兩隻猛獸看顧著。
松果後還有屬於教宗的徽章。
雖說是新時代的創作,放在這裡其實也沒有很突兀啦....
另外在這裡可以看到豎立了幾個小看板,遠看還以為是什麼廣告的海報,後來導遊帶我們過去停了下來,才知道原來是在講解西斯汀禮拜堂中的名畫。因為在西斯汀禮拜堂是不能大聲說話的,所以導遊們都會先在這裡講解完,等等帶遊客進去就讓團員自行觀賞。
名畫看板,中間那就是我們在梵諦岡的導遊。
接下來就要開始真正的室內參觀囉!
首先參觀的是燭台畫廊(Gallery of Candelabra),其名稱來自於1761年,教宗庇護六世(Pius VI)開闢此室時,放於廊前的燭台而得名。這裡主要展示了羅馬時代的雕塑。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這個黛安娜的雕像吧!看看她被雕刻而成的樣子,應該是代表豐饒富庶。讓我想到之前去土耳其看的大地之母,也都是以誇張的型態來代表人們對豐衣足食的想望。
看看那「果實累累」的胸部....
各種雕刻作品。
天花板也很有可看性。
從這裡可以看到戰車室(Chariot Room)。這裡有大理石做的戰馬。
穿過燭台畫廊,可以來到掛毯陳列室(Gallery of Tapestries)。這裡兩側都掛了許多巨大的織毯,它們是由16世紀時,拉斐爾的門生所繪圖。真難想像那麼多年前是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有辦法織就這麼一大片的毯子。這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幅「耶穌復活」的掛毯。它神奇之處在於耶穌腳底下的那塊石碑:若你站在織毯左方,會覺得織毯朝左方倒下;若站在右方,又會覺得石碑似乎朝右方倒下。簡言之,就是利用人類視覺帶給人們小小的驚奇感。
進入掛毯室。
可能年代久遠,掛毯拍起來的感覺就是不怎麼鮮豔。
就是這幅掛毯。看看耶穌腳下的石板,站左邊好像倒左側。
站右側看石板好像倒得比較偏中間一點。
其他掛毯。
掛毯室的天花板也很有看頭。
這個掛毯位於以前庇護五世的小公寓。
接著來到著名的地圖廊(Gallery of Map)。這條走廊得名於懸掛於此的四十幅地圖,它們是教宗格列里高(Gregorious XIII)要求地理學家埃尼亞齊奧(Ignazio Danti)繪製的。這位地理學家在五年內(1580-1585),盡心製作當時義大利各地的地圖,包括當時義大利附近的島嶼及港口。而現在這些地圖則成為梵諦岡博物館內的珍寶。
這一幅超有趣。是哪裡呢?是威尼斯喔!我本來還以為是縮小版的義大利咧!
為什麼都拍側的呢?因為圖畫得太大啦!正面很難拍得進去。
地圖廊天花板打的燈也太搶眼了吧!
梵諦岡庭院一景。
離開地圖廊,來到一間充滿壁畫的房間─聖母無原罪室(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and Sobieski Rooms)。房間裡有一個玻璃櫃子。裡面裝什麼呢?
原來是各種版本關於「聖母無原罪」教義宣導的書,左下角還有一本中文本的呢!(我本來以為是聖經,後來查了才知道不是。)
通過金碧輝煌的地圖廊,我們來到了暱稱為「拉斐爾房間」(Raphael Rooms)的四間房間。這四間房間是教宗尤里烏斯二世(Julius II)要求拉斐爾為他設計的起居室及辦公室。第一間完成的是「簽署室」(Room of the Signatures),在這裡拉斐爾所設計的主題是神學、哲學、法學及詩歌,要重現人類的真、善、美。這間房間裡最著名的壁畫是「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除了將學院好學辯證的氣氛詮釋為「理性的真」,拉斐爾在這裡還將許多著名文人的臉孔代入畫中,使得後人賞畫別有一番樂趣。
雅典學院。
我拍的比較側面,而且最邊邊的拉斐爾沒拍到,因此來張網路上的正面圖。
畫面中肩並肩的向前走來的兩人,左邊手指向上的被認為是柏拉圖(Plato),手中拿著他的《蒂邁歐篇》(Timeus)(這篇是關於創世的對話錄)。而右手邊穿藍衣服的則是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手中拿著他的倫理學書籍。底下穿藍色衣服坐在石階上的人,則被認為是希臘犬儒主義的代表學者狄歐根尼(Diogenes)。
這位看起來悶悶不樂的則是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其原型是當時已經在為西斯汀禮拜堂傷腦筋的米開朗基羅。
至於拉斐爾本人也有出現在畫裡喔!就是畫面右邊帶著黑色貝雷帽,正看著我們的人。
在雅典學院對面的是「聖禮之爭」(The Disputation over the Sacraments)。
當然啦,除了壁畫也別忘了更高處的裝飾一樣令人讚嘆不已。
還有地上都是馬賽磁磚喔!
更詳細的雅典學院人物介紹
第二間拉斐爾完成的是「伊力奧多羅室」(Room of Heliodorus)。這間的壁畫主要以頌揚神的偉大,顯示神蹟為主,此間得名於壁畫「伊力奧多羅被逐出宮殿」(The Expulsion of Heliodorus)。第三間是「博爾戈大火室」(Room of the Fire in the Borgo)。此間得名於壁畫「博爾戈大火」(Fire in the Borgo),此畫描繪西元847年在聖彼得大教堂附近所發生的一場大火,狂烈的火勢在教宗利奧四世(Leo IV)的祈禱下,神奇的熄滅,解救了眾人與教堂。
這幅是「利奧一世與匈奴王阿堤拉之會」(The Meeting of Leo I and Attila the Hun)。
這幅畫就是博爾戈大火。可以看到畫面中的人都呈現一種緊張恐懼的氣氛。尤其是畫面中穿黃色跪著雙手高舉的婦人,非常逼真,彷彿可以聽到她的哭喊。
從第三間房間開始,拉斐爾只參與了前期部份的繪製,到最後完成的第四間房間「君士坦丁室」(Room of Constantine)更是大部分由拉斐爾的門生所完成。君士坦丁室,顧名思義就是壁畫都繪製著與這個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皇帝有關的故事,包括「十字架顯現」(Apparition of the Cross)、「君士坦丁受洗」(Baptism of Constantine)、「米爾維安橋戰役」(The 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T)及「奉獻羅馬」(Donation of Rome)等四幅壁畫。
我覺得一路這樣看下來,好像越到後期,壁畫的顏色越是沉重灰暗。例如雅典學院的顏色,就比十字架顯現或是君士坦丁受洗明亮許多。不知道是真的畫風有所差異(拉斐爾自己跟他的學生們),或是主題的關係(學院輕快之風與肅穆的受洗)而有所影響呢?
這幅是十字架顯現。必畫中間白白的那一塊就是十字架出現的地方。
「查理曼大帝加冕」(The Crowning of Charlemagne)。
米爾維安橋戰役。
這麼多琳瑯滿目的壁畫,真的是很少見。連牆壁的接縫處都不浪費!
看看那金光閃閃的天花板...
連門窗都如此精緻啊!
一進到這四間房間,只能說眼睛都不知道該看哪裡了!因為圍繞著你的全是色彩斑斕、顏色深淺有致,佐以鑲金帶銀的壁畫與裝飾。想要一個一個細看又時間不夠,只能廣泛地看過,然後把目光集中在幾幅比較為人所稱道的畫上頭,例如雅典學院、博爾戈大火等等。儘管如此,還是覺得這些畫令人瞠目結舌啊!事前沒有好好詳細地規畫,絕對是無法完成這麼壯觀的畫作的。
拉斐爾房間更詳細介紹 (英文版)
拉斐爾房間更詳細介紹 (中文版)
參觀了這麼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最後終於來到了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西斯汀禮拜堂聞名於米開朗基羅的大作「創世紀」與「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不過當然除了這些裝飾的畫作外,這裡也是用來選舉教宗的場所。(如果你有看過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對這裡應該不陌生吧?),所以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西斯汀禮拜堂,由此去。
曠世巨作就在前面了!
一進到西斯汀禮拜堂只能在心裡讚嘆「哇~~」,之前說過,進到西斯汀禮拜堂是不能大聲說話的,而且也不能拍照。(不過還是可以看到有人拿著手機跟相機蠢蠢欲動。)這裡只要大聲說話點,警衛就會制止。所以可以聽到是微微的聖歌音樂以及眾人低語的嗡嗡聲,這樣的聲音反倒替西斯汀禮拜堂增添了莊嚴神聖的氣氛。
先來說說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的創世紀吧!這裡總共包含了聖經裡所提到的9個場景,例如「神分光暗」、「創造亞當」、「創造夏娃」以及「大洪水」等等,總共有343個人物在這個曠世鉅作裡。除此之外,屋頂與牆壁連接處也繪上了十二位先知、與耶穌故事有關的猶太人等等。不說構思這些場景要花費多少精神,光是每天仰著頭,僵直著身體做畫就實在是一件苦差事。但是米開朗基羅卻做到了,真是佩服之至啊!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西斯汀教堂(當然,圖來自wiki)
從wiki擷取來的主題分配圖。創世的九大主題順序由右至左開始。米色的部分代表創世,綠色的部分是亞當和夏娃的創造與墮落,剩下三個部份是諾亞的故事。其他粉色的部分則是十二預言者。
上下對照,大概可已大略知道各主題是什麼。照導遊說法,九大主題中最先完成的應該是「大洪水」這個(左邊第二個),因為這幅人數最多看起來最小。因為米開朗基羅一開始不確定人到底要畫多大,所以畫了這幅比較偏邊邊的之後,才調整人物大小,開始畫中間的部分。
這裡當然要放個代表作「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中間那食指間的連接,只能說太巧妙了!(圖來自wiki)
另一個重要的畫作「最後的審判」則是位於禮拜堂入口的牆壁上,滿滿地佔據了一大片的牆壁。畫面大致可以由上而下分為四大區,天使、耶穌、人群以及最下層的地獄。從整個畫面看來以耶穌為中心,畫面左邊是要升上天國的善人,畫面右邊則是要被打入地獄的惡人,這樣的安排讓畫看起來有種流動循環的感覺。
最後的審判。(圖來自wiki)
在中央耶穌的右下角,有位拿著人皮的人物,這個人物是聖徒巴特羅謬(Bartholomew),右手持割皮刀,左手的人皮即米開朗基羅自己的肖像。
此外,關於這幅畫作還有些軼事是,當時米開朗基羅特意讓畫中人物以裸體呈現,這讓他招致了許多來自保守人士的批評,其中有位教宗的司儀就批評這樣的畫作應該只存在於澡堂與小酒館中,而不該在這樣神聖的禮拜堂裡。於是生氣的米開朗基羅就將這位司儀切賽那(Biagio da Cesena)畫入畫中,並且讓他變身為被蛇纏身的惡人(事實上米開朗基羅要畫的是冥界之主米諾斯(Minos)),重點是他還幫切賽那加上驢耳朵,象徵他的愚蠢。
在畫面最右下角,最靠近觀眾的地方,就是米開朗基羅故意醜化的米諾斯。
站著這裡看累了(再一次佩服整天仰著頭畫畫的米開朗基羅),禮拜堂旁邊還有木椅子可以坐著休息,盡情將自己沉浸在大師所設計的畫作裡,這種機會也許一生就只有一次,怎能不好好地把握呢?
留言列表